0 0 0

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

夜莺与鲸
2天前 150
我用夸克网盘分享了「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点击链接即可保存。打开「夸克APP」,无需下载在线播放视频,畅享原画5倍速,支持电视投屏。
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 作者: [英] 菲利帕·佩里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副标题: 你的孩子也会庆幸你读过 译者: 洪慧芳 出版年: 2020-7 页数: 304 定价: 48.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21719253

内容简介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对孩子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在很多家庭中,这种关系经常出问题,令人痛苦,甚至很难再回归正常。 这是一个从业20年的资深心理治疗师的畅销儿童心理学巨著,在英国掀起巨大轰动,全英家长热烈讨论,甚至没有孩子的人都迫不及待地买来,用于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 这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简单一句话:它用育儿理论讲透了亲子关系,以及围绕着我们的家庭成员关系,所有人际关系,让我们更自在地活在关系里。这是一本关于“关系”的书——我们与孩子的关系,与自身的关系,与过去的关系,与周围世界的关系。 也许你是一位工作忙碌的父母,你的孩子仿佛从不入睡,总是在哭闹或尖叫,敲打平底锅,戳插座,喊着要更多的糖,看更多的电视。这些让你感到疲倦和绝望,很难保持冷静和理智。你是一位好家长,但还可以变得更好:菲利帕·佩里的这本畅销书,将帮你打开育儿的新视野。 与一般的“亲子教养书”不同,这本书并没有把养育孩子当作令人生畏的杂事。孩子不是一堆有待处理的麻烦,也不是一个需要精益求精的项目。育儿是一种关系,孩子是要被理解和支持的个体。归根结底,在孩子身上的投入,不仅会使他们以后成为更优秀的人,而且也会使你自己变得更好。 它的阅读体验并不轻松,正如作者所说,书里的内容会让你觉得很难受,很不舒服,甚至很生气,要牺牲你的自尊来阅读。因为它会让你直面自己在陪伴孩子的过程所犯下的种种错误。 任何父母都会为了孩子奉献自己,但美好的愿望也许不会带来理想的结果。父母的心愿就是让孩子幸福快乐,让他们过上美好的生活,但我们往往意识不到,自己是如何在无心之中伤害了孩子。 这本书会剖析我们在亲子教养方面犯下的错误,尤其是那些我们从来不想犯的错,这些错误的深层心理根源,以及有了过错之后我们如何弥补,修复裂痕。 这本书将帮你: 了解自己的成长经历如何影响了你的亲子教养方式。 看清亲子关系是如何变质的,以及如何让它恢复正常。 与孩子建立真正的联结,学会用心倾听,培养情绪稳定的孩子。 打破恶性循环,及时补救与修复裂痕,避免把你以前吃过的苦复制到孩子身上。 学会处理自己与孩子的感受,让孩子在和谐的关系中成长。 学习如何与婴儿、儿童、青少年和长大成人的孩子相处,让亲子关系变成孩子一生的力量之源。 这本书充满了睿智和明智的建议,是每个父母都想读的书,也是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父母拥有的书。

作者简介

菲利帕·佩里 担任心理治疗师二十年,也是《红》杂志的答问专栏作家,自由写作者,电视与广播节目的主持人。 她参与制作了几部纪录片,包括为BBC Radio4制作的《儿童说谎的真相》(The Truth about Children Who Lie)、《情感时代》(The Age of Emotion)、《屈辱》(Humiliation),以及为BB的《性与谎言》(Sex,Lies & Love Bites:The Agony Aunt Story)、《如何成为超现实主义者》(How To Be A Surrealist With Philippa Perry),另外著有《心理治疗图解》(Couch Fiction:A Graphic Tale of Psychotherapy)、《如何维持情绪健康》(How to Stay Sane),现与身为艺术家的丈夫葛瑞森·派瑞(Grayson Perry)一起住在伦敦,育有一名已经成年的女儿弗洛(Flo)。

网友热评

Ray: 大部分优秀的心理学科普书籍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一个怪圈:真正需要读它的人,往往是最不愿意读的。 风吹草痒: 需要反复翻阅朗读背诵重复练习直到改变为止系列。感谢书中传递出来的“这不怪你”“你不是一个人”“你能够变好”的信息。讲真,这本书不止是一本育儿书籍,更是对成人干涸内心的一场疗愈之旅,我想这也正是我和评论区的小姐姐都会在这些朴实无华的文字中哭得稀里哗啦的原因。以尊重(双方)为前提,倾听(而不是管教)对方,表达(而不是掩饰或宣泄)自己,学会用“我陈述句”取代“你陈述句”,这是我在书中学到的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相信一切都能够变好。 希米格: 非常好看!没有什么太强的可操作性,重点是理念,但是这些理念正是很多家长所缺乏的。提醒我们不要居高临下,不要指手画脚,不要强加意志,而是以孩子的眼睛去理解他们,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和发育阶段。 Morning: 建议每一位父母都去阅读的好书,可以改变不少亲子观念。曾经的我也是纠结自主入睡、自主进食等训练的母亲,但阅读这本书后,我清晰地意识到,入睡进食等习惯总会后天形成,但亲子关系、心理健康等都是在他成长的每一天中积累而成的,我们的养育重点应该恰当调整。中国文化素来不喜负面情绪,喜欢维系表面和平安宁,所以家长喜欢控制孩子,在孩子吵闹时呵斥责备或者转移注意,这都不是最佳做法。书中建议,理解孩子、接受感受、引导孩子,这会帮助孩子接纳理解自己,并逐渐养成自己排解负面情绪的习惯,有助于未来心理健康,也有助于与父母建立更好的关系…书中同样有价值的观点不少,值得我们多思考多学习。最末,教育方式千千万,不断调整不断尝试,我不求孩子能成为大人物,只希望他能开心健康一辈子就好,那就用岁月给他穿上盔甲吧。加油吧

图书目录

前言/Ⅺ PART1 亲子教养的传承 过往经历的影响/3 破裂与修复/10 修复过去/15 如何自我对话/19 好父母/坏父母:不要轻易评判/24 PART2 孩子的成长环境 重点不是家庭结构,而是我们如何相处/31 父母不在一起的时候/33 如何使痛苦变得可以忍受/35 父母在一起的时候/36 争论的方法/38 培养善意/47 PART3 回应孩子的感受 学习如何包容感受/53 确认感受的重要/57 否认孩子感受的危险/63 修复关系,而不是冷战/69 去感受,而不是去处理/70 床底下的怪物/74 接纳每种情绪的重要性/76 人必须快乐吗/79 从感受中转移注意力/84 PART4 最初的孕育 亲子关系从怀孕时开始/91 交感巫术/94 你是哪类家长?/99 宝宝与你/103 规划分娩/104 讲述分娩经验/105 吃奶的本能/106 最初的关系/108 支持:为了呵护孩子,我们也需要获得呵护/112 依附理论/120 强迫性的哭喊/125 不同的荷尔蒙,不同的你/128 不要害怕孤独/129 产后抑郁症/133 PART5 培养心理健康的孩子 亲子关系决定心理健康/143 互动及来回交流/144 如何开始交流/146 互看游戏/147 交流恐惧症/148 专注观察的重要性/153 当你沉迷于手机时会发生什么/155 我们天生就有交流能力/157 婴幼儿也是人/160 讨厌的孩子是怎么训练出来的/162 为什么孩子变得“黏人”/166 寻找育儿的意义/167 培养孩子的稳定情绪/168 睡眠训练是一种控制/169 什么是睡眠逐步推进/174 帮助,而不是拯救/177 游戏力/181 PART6 所有的行为都是沟通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榜样/191 输赢游戏/193 先考虑当下可行的状况,别想未来可能发生什么/196 行为得体所需要的特质/197 如果所有行为都是沟通,那些不得体行为意味着什么/201 早点积极投入时间,就不需要后来被迫投入/208 用语言来表达感受,有助于改善行为/209 不要随意为孩子的不得体行为找借口/211 管教孩子应该多严格/216 当孩子发脾气时/220 莫名其妙的哭闹/225 父母的谎言/231 孩子的谎言/235 界限:界定你自己,而不是孩子/243 为年龄较大的孩子及青少年设定界限/254 反常的青春期/258 孩子长大成人后/267 后记/271 致谢/273 延伸阅读/282

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网盘下载"

版权说明

1、本站不保存、不存储任何实质资源,以上二维码指向为网盘资源链接,其内容归对应版权方所有
2、如有侵犯版权的情况,请点击下面举报/反馈按钮反馈或发送邮件[email protected]投诉说明情况
3、我们核实后将第一时间删除相关页面内容,谢谢理解和配合

这些人下载过 (12)
  • 你会发光呦
  • 月光衣我以华裳
  • 无词
  • 酌酒
  • 娱乐家
  • 烈焰刀
  • 赐予相伴多年的缘分
  • 爷,给妞笑一个
  • 如毒渗骨
  • 如此安好‰
  • 犹向藤萝
  • 我们农村人网名不必太拽
最新回复 (0)

    暂无评论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