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从工匠到艺术家

时光绘师
2天前 190
我用夸克网盘分享了「从工匠到艺术家」,点击链接即可保存。打开「夸克APP」,无需下载在线播放视频,畅享原画5倍速,支持电视投屏。
从工匠到艺术家 作者: 黎丽明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20世纪的中国美术陶瓷从业者 出版年: 2021-5 页数: 292 定价: 68.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59836137

内容简介

本书以御窑所在之江西景德镇和经营民窑之广东石湾的美术陶瓷从业者为案例,探讨了二十世纪中国的美术陶瓷从业者如何演变成今天的艺术家,即从“工匠”到“艺术家”身份转变的历史建构过程,并且在面对不同的地方艺术传统下,艺术家的建构过程展现了何种不同特点。本书的研究基于大量的田野考察和文物史料,采用社会学和艺术史学的研究方法,从宏观切入,考察清末民初陶瓷消费市场、审美观念以及展示方式的转变,再由微观处论及景德镇民国时期名家产生的情况等问题,对目前石湾陶艺和景德镇民国陶艺史的研究有着补白的作用。

作者简介

黎丽明,广东佛山人,先后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及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现任职于广州艺术博物院陈列研究部,副研究馆员,从事广东美术史及广东工艺美术史的研究及展览策划工作。

网友热评

ren: 此书为黎丽明博士的毕业论文,黎现在广州博物院工作,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导师科大卫教授,从行文中也可看出程美宝教授对作者的影响匪浅。作者以景德镇和石湾陶为例子,勾勒了20世纪陶瓷业工业化之下,陶瓷业的工匠转变为艺术家的过程。“美术陶瓷从业者身份转变的背后,是美术陶瓷从实用的日用品变成装饰的艺术品。美术陶瓷器被消费者和创造者赋予新的价值和身份的同时,也参与了其消费者与创造者的身份构建。”在这个过程中,景德镇和石湾呈现了不同的面貌,前者更注意学校教育背景,后者更注意师承关系、地方脉络。与有着丰厚历史资源的景德镇不同,直到20世纪初,石湾陶器才从瓦脊陶塑变为文人案头把玩的摆件,这个过程中强调“岭南文化”的博览会和新闻媒体等新机制参与并推动了将其作为艺术品的建构过程。 shadow求理想: 全文有两个案例,景德镇和石湾,较宽的视野让全文更有可读性。观察和结论都立足于社会结构层面,民间美术陶瓷手工业者的身份转变主要源自国家政策转变和工业化,前有手工业改造,后有学校教育系统确立和工匠艺术家出现。景德镇和石湾的改造方向不同(朝向标准化还是地方化),前景也将不同。 fir: 景德镇以御窑瓷器开始,20世纪初受西方产品和其他材质冲击,主打仿古和手绘精细瓷,重画面改良,50s国家强力推动工业化改良,艺人参与工业品设计,建立学校,外来者进驻成为创作主力,80s开始职称评定和授予称号。意识形态需求消停后某种学院派审美依然随外来者留在当地。 石湾以民间日用陶器瓦脊陶塑开始,案头摆件借由博览会外销等以传神质朴出名,50s改造时加入政治题材西方素描人体解剖学等要素,80s国有工厂转制陶瓷工业转移后艺术陶瓷私人企业见多。虽也接受经学院教育的外来者,但对传统技艺地域特色师承关系等较重视。 相似的是,都经历了工业化革新技术的影响,原料和烧制环节的经验的重要性降低,日常用品和艺术陶瓷分离,品牌重要性出现;展览会等宣传意识兴起;国家的政治运动对工业改良的大力推动和职称评定的影响。 慎习斋: 以广东石湾和江西景德镇的美术陶瓷从业者为案例,侧重社会史研究方法,探讨20世纪中国美术陶瓷从业者怎样从工匠转变成艺术家,以及他们“艺术家”的身份是怎样建构的。这两个案例,一官一民,颇有代表性。而陶瓷本身,兼具日常用品和工艺美术品两种物质属性,前者需求量大,后者才是美术陶瓷,求独特求精湛。20世纪的陶瓷工业化,学校教育对人才的培养、相关职称评定等国家政策对这个行业影响巨大,对从业者的社会身份认同影响巨大。是工匠还是艺术家?不全然是工业化流水线中一员或画艺、技艺全精者的区隔,也不全然是由职称、品牌、名气一锤定音的。说到底,从工匠到艺术家的身份进阶,是个人技艺、作品艺术性不断向上攀登的过程。艺术家身份认同中,个体的艺术家意识或许才是更重要的——然而这已不在本书探讨范围。 Sg2: 以景德镇和石湾“公仔”为眼,观艺术趣味、官民窑制、近代商战、一体化文艺政策、手工业公私合营在中国陶瓷业的历史回响。前者托新式学校、倡文人传统、兴学院趣味而振国族形象;后者依师承行会、溯文化源流独标地方特色。(真想去景德镇实习啊……怒吼

图书目录

第一章概述 问题:艺术家的身份是怎样建构的?4 研究的对象及其研究回顾11 材料与方法24 各章内容概要26 第二章工匠与艺术:近代陶瓷的消费与审美 世界陶瓷消费的革命30 陈列方式的改革:展览会与商品陈列34 美术的展示与美术品38 景德镇的美术家44 美术陶瓷的生产与消费53 结语59 第三章20世纪前期之景德镇瓷业改良与陶瓷艺术 以改良为名的商业革命62 制瓷技术的改变72生产制度的延续82 经济恐慌下的陶业改良85 身份的强化:优秀技术员工与画瓷专家97 结语102 第四章手工生产与陶瓷艺术:石湾名工匠的出现 声名鹊起:石湾陶塑脱广窑而出106 从瓦脊陶塑到案头摆件陶塑112 美术家与美术:身份、风格与鉴藏知识的建立117 日用陶业之改良与衰落128 作为地方文化代表与“艺术品”的石湾陶器135 战后陶业的萧条与石湾公仔行的繁荣142 结语144 第五章工业化与民间艺人 概念的延伸:手工业改造下的民间艺术与民间艺人149 身份的确立:工业化生产下的艺人159 景德镇瓷器生产之典范:陶瓷研究所163 石湾陶瓷的工业化改造173 地方陶瓷的代表:石湾陶塑及其艺人175 艺人的文化改造与身份确立184 结语189 第六章从“民间艺人”到“工艺美术师”“艺术家” 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景德镇陶瓷生产192 20世纪70年代初期景德镇的瓷业恢复195 “工艺美术师”身份的确立198 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石湾陶业与艺人206 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石湾陶塑及其作者208 石湾的工艺美术师及其创作214 艺术家与私营工厂的出现223 结语232 第七章结论:艺术家的塑造 陶瓷工业化与名匠、名家236 陶瓷文化传统的影响239 回到物本身的艺术史243 附录 各章统计列表248 征引文献及参考书目264 后记281

从工匠到艺术家"网盘下载"

版权说明

1、本站不保存、不存储任何实质资源,以上二维码指向为网盘资源链接,其内容归对应版权方所有
2、如有侵犯版权的情况,请点击下面举报/反馈按钮反馈或发送邮件[email protected]投诉说明情况
3、我们核实后将第一时间删除相关页面内容,谢谢理解和配合

这些人下载过 (12)
  • 娱乐家
  • 你长得很抽象
  • 北镇少年
  • 囚人不合
  • scream尖叫
  • 孤独旧友
  • 柠檬你个思密达
  • 慢慢天黑
  • 梦五年
  • 病魂常似秋千索桥
  • 过往
  • 多么亢奋
最新回复 (0)

    暂无评论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