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哲思之门:从已知把握未知的可能性

听你的悲鸣
22小时前 100
我用夸克网盘分享了「哲思之门:从已知把握未知的可能性」,点击链接即可保存。打开「夸克APP」,无需下载在线播放视频,畅享原画5倍速,支持电视投屏。
哲思之门 作者: 何涛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从已知把握未知的可能性 出版年: 2019-9 页数: 472 定价: 68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59821607

内容简介

本书紧贴“从已知把握未知的可能性”这个在哲学史上由来已久的话题。陈述认识论相关内容,重新诠释以往哲学家的重要思考,试图减少人们关于认识问题的重复性错误,并主要沿着判断、已知、未知、可能性、假设、真理、语言、逻辑、心灵(自我)和伦理的顺序自然推进。 本书主要可分为五个篇章:一、从判断到未知。作者从判断问题入手,在思考中牵连出认识论、表达和推理、含义观念与价值等一系列问题。二、从已知到可能性。阐明了人们对思维活动的认识将问题推向了深层。三、从假设到真理。本章假设如果从经验起源出发,阐明了理性认识必然就是哲学的任务。四、从语言到逻辑。本章通过直观考察逻辑推理或认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试图保证意义的准确性。五、从自我到伦理。本章阐述了在单个的最小认识单元中,伦理考察可以伴随任何认识向度而出现。

作者简介

何涛,1983年7月生,甘肃白银人,主要研究胡塞尔现象学、认识论。2016年华中科技大学外国哲学专业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广西大学哲学系,现任教于贵州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持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17年度一般项目《现象学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2018年度一般项目《现象学认识论研究》。出版有著作《现象学入门——胡塞尔的认识批判》。

网友热评

大奇小语: 读了好几遍了,很多启发,但我依旧没有把它串成线,每个点都非常好,从语言描述开始,一步步展开,判断、可能性、确定性、真理、伦理等等,是一张思想的大网,很多点状的思想也渗透到了我日常的思考中,但每次翻看都让我沉默,好难啊,有太多的东西要思考,我自己却没有头绪 迷信鉴定员小谈: 经典哲学学傻了来胡言乱语忽悠人就长这个鬼样子,随便感叹几下就哲学了,给好评你们看了内容吗?

图书目录

引言 §1.表述中必然存在含混 §2.思考是为了寻找意义 §3.思想始于情绪的触动 §4.对一致性理解的设想 §5.偏见的成因及其意义 §6.假定或综合的意识流 §7.阅读中对意义的盲视 §8.词语有其自身的生命 §9.概念有其自身的使命 §10.著作有其自身的命运 §11.日常语言乃术语之源 §12.逻辑作为纯粹的描述 §13.语言表达的原初困境 §14.哲思作为孤独的生活 一、从判断到未知 §15.判断的基本含义 §16.关于系词的四种研究 §17.判断通向的是确定性 §18.标准有其自身的范围 §19.直观乃一切方法之母 §20.惊异并非哲学的起点 §21.从范围考察到认识论 §22.词义设计与理解活动 §23.严密的与通俗的表述 §24.目的是行动前的信念 §25.相信作为意识的情态 §26.认识边界的循环解释 §27.定义概念的双重困境 A.定义的表达困境 B.线性思维的局限 §28.模仿他人定义产生谬误 §29.语言在表达中的局限性 §30.认识动力与理性的设定 §31.困惑是认识动力的体现 §32.溯义的方法与认识编码 §33.含义多寡决定词义深度 §34.理解中的结构与形式 §35.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起源 §36.原初意义是被设定的 §37.认识与认识论的任务 §38.词语是对意义的固定 §39.对象是被规定的对象 §40.界限概念源于“土地” §41.观念是认识对象的转化 §42.为何会形成晦涩的表述 §43.未知体现了认识的动力 §44.未知的未知引发的矛盾 二、从已知到可能性 §45.念头的消失和它的隐遁 §46.思维活动中的不确定性 §47.认识的起源中蕴含宽容 §48.哲学是哲学家个人的事 §49.设定的含混会导致悖论 §50.重启认识论思考的必要 §51.意识活动中遇到的迷阵 §52.语言是克服含混的手段 §53.认识是主动的操作活动 §54.范围与纯粹范围的区别 §55.思考就是隔离后的整合 §56.偶然性与必然性的意义 §57.偶然性作为认识的动力 §58.问题是认识动力的体现 §59.未知与可能性相互关联 §60.认识是对可能性的克服 §61.经验性认识与纯粹认识 §62.方法作为认识行为 §63.目的蕴含认识动力 §64.目的自身的含混性 §65.可能性是研究对象 §66.目的及其实现逻辑 §67.论述常有暗含之物 §68.相对主义作为方法 §69.论证作为表达方式 三、从假设到真理 §70.假设与设定的关系 §71.设定的经验性起源 §72.同一性及其含混化 §73.思维的同一与差异 §74.描述中的设定行为 §75.假设是经验的借用 §76.相信就是再度呈现 §77.信仰与科学的信念 §78.科学是无尽的活动 §79.信仰与科学的关联 §80.从相信嬗变到怀疑 §81.怀疑作为认识动力 §82.从怀疑进入认识论 §83.哲学作为根本认识 §84.逻辑与哲学中的真 §85.意识中给出的“真” §86.理性作为认识动力 四、从语言到逻辑 §87.内在话语与外在话语 §88.语言表述与词语充实 §89.语言表述与理解发生 §90.哲学语言与数学语言 §91.深层认识的表述困境 §92.从语言进入哲学研究 §93.声音蕴含思考的力量 §94.两种不同的先入之见 §95.本能地与主动地悬置 §96.从认识发生思考词义 §97.语言表述是可替换的 §98.语言是思想的外衣吗 §99.两种不同的认识前提 §100.内部语言与外部语言 §101.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 §102.明晰性的纯度与实证 §103.逻辑论证离不开直观 §104.真理不是逻辑证明的 §105.逻辑先后与时间先后 A.认识对象之前有无意识 B.认识对象之前有无对象 §106.意识活动和认识活动 §107.认识对象作为意识显现 §108.先天性在认识中的起源 §109.荒谬性在认识中的起源 §110.客观性在认识中的起源 §111.先天基础作为意识设定 §112.彻底的认识和普通认识 §113.从认识的起源澄清问题 §114.非逻辑的意义表达方式 §115.庄子所论的三种表达方式 A.卮言的表达方 B.寓言的表达方式 C.重言的表达方式 D.认识论上的伦理 E.庄子认识论评议 §116.意象作为表达意义的方式 §117.逻辑精神与诗性精神 §118.牵引出新内容的两种方式 A.有针对性的自然联想 B.逻辑的牵引方式 §119.逻辑作为表述真理的方式 §120.真理在普通认识中的起源 §121.前提不决定认识的可靠性 §122.相对主义在认识中的起源 §123.知识的表述不是知识本身 §124.如何理解更深层次的认识 §125.人性就是产生追问的基础 五、从自我到伦理 §126.自我作为思考人性的起点 §127.意识自我与第一人称的我 §128.本身在意识活动中的起源 §129.他者在意识活动中的起源 §130.意识发生中的他者的自我 §131.交流的起源与思考的发生 §132.习惯性思考中的自我确认 §133.“我”在日常世界中的消失 §134.“我”在意识世界中的重生 §135.他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出场 §136.意识自我中的他者及含义 §137.个体的认知与群体的认识 §138.群体目的蕴含的历史维度 §139.主动的选择只能在生存中 §140.个体观念向群体观念传动 §141.个别观念向一般观念传动 §142.主动选择在认识中的起源 §143.价值作为伦理问题的核心 §144.人性作为主动选择的前提 §145.人性在认识活动中的起源 §146.伦理作为人与动物的区分 §147.生存作为生命的必然选择 §148.艺术在生命活动中的起源 §149.伦理作为行为的协调机制 §150.认识作为伦理行为的助手 §151.精神的进步与文化的形成 §152.伦理的结论作为人的需求 §153.内心的坚守作为认识动力 §154.若无必要,无人愿意求知 结语 §155.无尽的论题 §156.认识的断裂 §157.哲学的限度 §158.温情的怀疑 §159.心灵的脐带 §160.遗忘了可能 主题索引 人名索引 参考书目 后  记

哲思之门:从已知把握未知的可能性"网盘下载"

版权说明

1、本站不保存、不存储任何实质资源,以上二维码指向为网盘资源链接,其内容归对应版权方所有
2、如有侵犯版权的情况,请点击下面举报/反馈按钮反馈或发送邮件[email protected]投诉说明情况
3、我们核实后将第一时间删除相关页面内容,谢谢理解和配合

这些人下载过 (12)
  • lonely孤独
  • 久無歡
  • 莪在伱裑逅請囘头
  • 谁人知晓
  • 事半辈
  • 醉声梦死
  • 眸间的发红无力
  • 感觉男神的身上有wifi
  • 雨巷少年振田
  • 我把最爱的你给了他
  • 对我冷淡
  • 别回头有怪兽
最新回复 (0)

    暂无评论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