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少数派的感受

好人一生平胸
11天前 200
我用夸克网盘分享了「少数派的感受」,点击链接即可保存。打开「夸克APP」,无需下载在线播放视频,畅享原画5倍速,支持电视投屏。
作者: [美] 凯茜·帕克·洪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世纪文景 原作名: Minor Feelings: An Asian American Reckoning 译者: 张婷 出版年: 2024-2 定价: 65.00 装帧: 精装 ISBN: 9787208185661

内容简介

☆ 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大奖作品,入围普利策奖决选名单,Goodreads年度最佳非虚构提名,作者凭借此书跻身《时代》年度人物 ☆ “没有人关心,没有人认真对待我们,我们太没有存在感了。”振聋发聩的亚裔声音,刺痛偏见的泣血呐喊 ☆ 融合自传、散文和文化批评等体裁,对美国当代文坛、当代艺术、好莱坞及社会运动的尖锐批评,颠覆传统,妙语连珠,每一页都值得划线 ☆ 好莱坞电影的种族暗示、英语糟糕带来的羞耻、迎合与自我怀疑……少数族裔的困境又与更广泛的“少数派”同构,这些焦虑情绪,从未如此精准地被描述出来 ☆ 《时代》《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新政治家》及纽约公共图书馆年度好书 ————————————— 总是比周围人更勤奋,却一直处在抑郁之中;父母像小孩一样被白人训斥;为无法说地道的英语而感到羞耻;书写被白人的想象力塑造,刻意避免让自己的写作打上种族化的标签……韩裔美籍作家凯茜·帕克·洪从小事件切入,深入剖析了亚裔美国人日常感受到的一系列情感,如羞耻、偏执、忧郁、自我怀疑等等,称它们为“少数派的感受”(minor feelings)。这些感受折射出亚裔美国人生存现状、模范少数族裔神话、个人政治身份困境和种族意识等重要问题。 从个体经验出发,作者还将笔触拓展至美国历史和文化深处,剖析社会新闻、大众文化、历史事件中的种族症结,透视塞林格、王鸥行、裘帕·拉希莉、韦斯·安德森等创作者,对美国当代文学和艺术作品做出了辛辣的评论。在《一位艺术家的肖像》中,洪还以女性视角反思韩裔女作家车学敬在1980年代遭到奸杀案件,审视了亚裔女性的生存状况。 ———————————— 【评论】 凯茜·帕克·洪告诉我们,在当下作为一个亚裔女性意味着什么、是什么感受。这本书的出现太有必要了。——阮清越,美籍越南裔小说家、普利策小说奖得主 精彩绝伦,是经典书目中正缺少的那一本。凯茜·帕克·洪描绘了亚裔美国女性的情感生活,打破了关于亚裔经验的单一叙事。读这本书会让人变得更富有人性。——克劳迪娅·兰金,美国诗人 凯茜·帕克·洪剖析了作为亚裔美国人的经历,对美国的种族意识进行了复杂的反思。她将文化批评和个体故事结合起来,展现了作为韩国移民的女儿所感受到的羞耻、困惑和变化。——《时代》 既是回忆录,又是文化批评,这本书有太多精彩绝伦的观点,让人忍不住在几乎每一页上划线。——《电子文学》 凯茜·帕克·洪以奔放的姿态,打破了亚裔美国人话语的闭合循环。她谈到模范少数民族的神话,谈到第一代移民童年的痛苦,她充满激情地描述亚裔是如何被解雇的,是卑微的 "服务行业的木匠蚂蚁"。此外,她还展现了大量的细节。 ——《消息》杂志

作者简介

【作者】 凯茜·帕克·洪(Cathy Park Hong,1976— ) 美籍韩裔作家、诗人,成长于洛杉矶。著有诗集《引擎帝国》《舞蹈革命》等,曾获巴纳德女诗人奖、古根海姆奖金、美国国家艺术基金奖金和国家书评人协会奖,入围普利策奖决选名单。因写作和倡导亚裔女性权利被《时代》评为2021年度百大人物。目前是《新共和》杂志的诗歌编辑,并在大学教授创意写作。 【译者】 张婷,本硕毕业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主要研究十九世纪英国小说。现居上海,从事教育相关工作,译作发表于《外国文艺》等。

网友热评

冬至: 刚读的时候想到王鸥行去年的那本书,主题上有呼应,而凯茜·洪写得更现实、更直接、夹叙夹议,对“少数派”的生存境况展现地更为开阔,第一篇最有力度,随后三篇分别依托核心主题作进一步论述;第四篇里,感觉三位女性的友谊关系大于身份政治的讨论;第五篇的诗人特蕾莎离世真可惜,对她的《口述者》比较好奇。 小山君: “亚洲人缺少存在感,亚洲人占据着道歉空间。”“我们低头努力工作,相信勤奋会让我们获得尊严,然而我们的勤奋只会让我们消失。”种族歧视从来没有消失,只是我们正在努力打破。 赫恩曼尼: 第一次以第一人称单数的视角看见美籍亚裔内心的挣扎,那是种族主义最残忍的内化:用白人看待你的方式看待自己,将自己变为自己的敌人。而在一个全部的历史、政治、文学和大众文化都不允许你存在的语境下,你永无可能逃脱罪责。于是你不再相信你的感官经验,不再信任你的父辈,逼迫自己在另一套逻辑中生存,努力做到最好,却始终无法证明自身价值。所谓“少数派的感受”,是一种对现实的感知不断遭到质疑的种族化感受,孩子被当作大人对待,大人被当作孩子对待。于是我终于理解了:为什么在英美留学时,我曾经那么惧怕一个房间里全部都是中国人;为什么在一堂课上我谈到相对主义,我的华人导师愤怒得不能自已:“他们只需要我去填补多样性的空缺,仅此而已!”我也理解了我的华人老师为什么在我们用中文称呼她时拒绝回应。同理的共存,在今天依然艰难。 Nelly.L: 目前读到过的,对亚裔漠视种族主义问题的现象提出最犀利批评的书。说来有点讽刺,“亚裔美国人”的说法是1968年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学生提出来的,他们从黑人权利运动和反殖民运动中获得了灵感。“如果说负债累累的亚裔移民认为他们的生活多亏了美国,孩子们则认为,他们的生计多亏了父母所受的苦难。因此,负债的亚裔美国人是理想的新自由主义的主体。” Xiao的储藏间: “我这辈子都像节食一样只得到过有条件的爱,而我身处的社会认为我如纱布般可以被取代。”亚洲人写亚洲人,一击即中。

图书目录

团结起来 单口喜剧 白人天真的终结 糟糕的英语 一次教育 一位艺术家的肖像 负债之人 致谢

少数派的感受"网盘下载"

版权说明

1、本站不保存、不存储任何实质资源,以上二维码指向为网盘资源链接,其内容归对应版权方所有
2、如有侵犯版权的情况,请点击下面举报/反馈按钮反馈或发送邮件76556431@qq.com投诉说明情况
3、我们核实后将第一时间删除相关页面内容,谢谢理解和配合

这些人下载过 (12)
  • 给我一安稳
  • 温柔王者
  • 青春永远不散场
  • 很开心
  • 致命的癌是爱
  • 丝丝醉意
  • 风听海
  • 噬心学长
  • 对我冷淡
  • 往事还如
  • 来这里
  • 胸出没
最新回复 (0)

    暂无评论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