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什么都想做,什么都不想做

泣幽鬼
1天前 140
我用夸克网盘分享了「什么都想做,什么都不想做」,点击链接即可保存。打开「夸克APP」,无需下载在线播放视频,畅享原画5倍速,支持电视投屏。
什么都想做,什么都不想做 作者: [英]乔希·科恩 出版社: 春潮 / 中信出版集团 出品方: 春潮Nov+ 副标题: 给打工人的一场心理按摩 原作名: Not Working:why we have to stop 译者: 刘晗/苏十 出版年: 2022-1 页数: 320 定价: 49.80 装帧: 平装 丛书: 春潮·松弛生活 ISBN: 9787521737363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在崇尚工作、谴责怠惰的大环境下,拼命工作的人却并不健康快乐,在追求优质生活品质的同时,失去了生活。 ——我们可以停下来吗?我们文化中“非做不可”的精神被根植于大部分人体内,以至于我们不能让自己听到,甚至很难去想象一个叫停的声音。 ——我们要停下来了。在度过漫长的一天,经历过工作的高压熔炉,我们都听到了一个低沉的声音:“我太累了,能歇歇吗?” 伦敦大学教授、精神分析学家乔希·科恩在本书中和我们探讨了“什么都不做”的矛盾与乐趣,他发现当生活陷入僵局,“无所事事”竟成了一种自我成就的有效方式。而这样的方式,也贯穿了安迪·沃霍尔、奥逊·威尔斯、艾米莉·狄金森、大卫·华莱士等文学艺术家们“不工作”的一生。 作者将惰性分为四个类型:疲惫、懒惰、白日做梦、游手好闲。通过个人经历和他咨询室里的故事,带我们一探看似不合常理的处世法则下,蕴含的无限可能。 编辑推荐: ☆“不要浪费时间”的教导带来了“绝不能停下”的恶性循环 不知道今天午饭吃什么,不知道下班后可以做些什么,甚至不知道周末要如何度过......即使疲倦地躺在床上,也要机械地滑动屏幕,漫无目的地游荡在社交媒体上,让洗脑的bgm灌满自己。 ☆“你真的不介意被人打扰吗?难道你不想待在床上吗?” 我们梦想着去拼搏,成就一番事业,然而这种雄心壮志下又藏着另一种渴望——回到床上去,什么都不做。给爱睡懒觉/社交恐惧/过度劳累/找不到生活意义的你,翻开这本书,让我们暂时停下来,摸一会鱼。 ☆在心理咨询室的真实案例中,窥见同样的自己 “在下班后或照顾孩子的间隙中挤出一个小时来到心理诊室的人们,被工作生活所困扰,早已精疲力竭,但当手机嗡嗡声响起(“抱歉,可能是工作上的事”),他们还是会忘掉自己正是由于工作的压力才来到这里。” ☆文学艺术家们和你一样社交恐惧/暴饮暴食/懒散懈怠…… 安迪·沃霍尔把自己锻造成不会出错的工作机器;电影以外的奥逊·威尔斯,吃喝妄为,肆意消耗;艾米莉·狄金森不仅把诗歌深锁在盒子里,她生前也绝少出门、亦不见客;作家大卫·华莱士则极度抑郁,疯狂看电视是他自我消解的方式。 ☆没有说教,没有鸡汤,这本书只想和你一同放松漫步,寻找更多可能 “这不是激情的宣言或尖刻的社会评论”,“在一个被信息淹没、被逼得心烦意乱、生活被压力、无力和疲劳所困扰的世界里,这本书有一些话要对那些犹豫不敢选择停下的人说。”——亚马逊读者真实评价 ☆这不是逃避,而是更好地审视。那些“停下来”的人从他们的选择和决心中找到了救赎——他们的负担减轻了,并对生活大声说:“我宁愿不这样做”。

作者简介

作者 乔希·科恩 Josh Cohen 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现代文学理论教授、精神分析学家。出版多本现代文学、文化理论和精神分析方面的书籍,代表作有《私人生活:为什么我们还在黑暗中》《如何解读弗洛伊德》《中止奥斯维辛: 艺术、宗教、哲学》《宏伟的预言:后现代美国写作与观看的政治》等,常年为《卫报》《新政治家》《泰晤士报文学增刊》撰稿。 译者 刘晗 书评译人。曾获北京大学生影评奖、香港青年文学奖。著有文化随笔《21世纪的精神孤岛——我们和我们的精神世界》,译有《历史学是什么?》《诗人的思考:蒲柏、惠特曼、狄金森、叶芝》等。 校译 苏十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学士,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东亚研究硕士,译有《不存在的情人》《我亲爱的动物朋友》等。

网友热评

♬ CaR: 这个主题我太喜欢了,直击我心。社会问题+心理案例+文学评论+人物小传的形式,简直太精彩了,我要是像作者这么博学大概也更能接受自己的懒惰。但是...编辑老师...封面设计得太有误导性了,不知道还以为是治愈系动物漫画。 赫拉扎德: 想浅浅责怪一下为什么出版社给这么优雅的随笔散文挑了一个这么可爱到有点违和的封面。不知道其他人会不会喜欢,但是乔西 科恩引经据典的英式散文风格非常对我的胃口。作者本身是精神分析流派的心理师,超群的自由联想能力,让我很想评价这本书为一本“美味的书”,因为它就像是菜肴变化多样,烹饪怪诞知识的一席长桌盛宴。如果在开始看这本书之前犯了“以封面取书”的老毛病,我可能就不会享受到这本深刻的随笔了。 gogo: 书名跟内容不符 记录的很意思了,安迪沃霍尔 草间弥生都是精神多少有点问题的艺术家/没有计划的活着,这件事本身也会成为一个计划 鸭长明/不工作的价值几乎总是取决于它在多大程度上为工作效劳。 nfhxsgjkv: 2230 本作时刻处于哲学和大白话之间,说了很多似乎很有道理的概念,然后开始写四种类型,自己的经历、一些作者和学者理论的引用、病人的情况,然后是某一艺术家的生平来支撑前面一大堆的话。实际上作者并没有开创性地提出些什么,更像是对多年经验和文学、艺术作品的笔记,更适合当作文素材。不过强调“有用”才是好书,本身也是反本作核心的了。“什么都想做,什么都不想做”的原因即是想象力,当你做出选择,幻想就成了干枯的现实,玫瑰色的卡通世界就会坍缩、离你而去。以精神分析的说法,这种无所不能的幻想似乎和儿童早期经验有关。比较新奇的说法是不假思考地遵循社会价值去工作去消费去一刻不停,本身就是一种倦怠和懒惰,它使人不必思考自己的生命和生活,牢牢扎根泥沼。嘲讽的是,本书的推荐语“打工人的精神按摩”是作者所不支持的。 心平气和不吵架: 我大概同时做到了“懒”“倦怠”“白日梦”“游手好闲”

图书目录

引言/i 第一部分:重力/001 第一章:倦怠者/003 “人们每分每秒都在工作”:安迪·沃霍尔/036 第二章:懒虫/061 “这座沉重的肉山”:奥逊·威尔斯/094 第二部分:反重力/119 第三章:白日梦想家/121 “我居住在可能里面”:艾米莉·狄金森/151 第四章:游手好闲者/179 “忍受乏味”:大卫·福斯特·华莱士/216 结语/244 注释/251 参考文献/262 授权许可/267 索引/270 致谢/276

什么都想做,什么都不想做"网盘下载"

版权说明

1、本站不保存、不存储任何实质资源,以上二维码指向为网盘资源链接,其内容归对应版权方所有
2、如有侵犯版权的情况,请点击下面举报/反馈按钮反馈或发送邮件[email protected]投诉说明情况
3、我们核实后将第一时间删除相关页面内容,谢谢理解和配合

这些人下载过 (12)
  • 装逼着遭雷劈
  • 小怪兽的棉花糖
  • 种豆得逗
  • 知识网盘
  • 国民大大
  • 与往
  • 伪装叫坚强
  • Luminary发光体
  • 姐已长发及腰
  • 杀伐无由
  • 花园客栈
  • 习惯最可怕
最新回复 (0)

    暂无评论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